根据最近的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在美国商品进口中的比例近15年来首次跌落至第三位。在2009年,中国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商品进口国,但如今中国已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到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总价值为168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占其进口总额的13%,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额同比上升了5%,从2022年同期的1845亿美元增长到1950亿美元,进口占比从14%提升至15%。
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和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前五个月,中美贸易总额为20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如果按照中方统计数据来看,墨西哥并未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进口国。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对美国的进出口总值为2.25万亿元,同比下降8.4%。按照美元计价,2023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额为3272.64亿美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7.9%,中国自美国进口同比下降3.7%。
中美两国统计数据的差异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技术原因。首先,美国按照离岸货物的价格计算出口额,按照到岸货物的价格计算进口额。这样的计算方式导致运费(如航空和海洋运输费用)以及保险费的不同。其次,可能存在一些转口贸易导致的误差。例如,一批货物通过新加坡转口,中国可能将其统计为对新加坡的出口,但当贸易商将货物转运到美国时,美国则按原产地规则统计为从中国进口。因此,这些技术因素会造成中美两国统计数据的差异。
虽然两方数据有所差别,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美贸易巅峰已经不在,这种变化受经济周期、贸易规则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相符合,加息潮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贸易放缓。此趋势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伤害。
电子产品消费降温
亚洲地区在全球制造业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于该地区来说,中美贸易数据的变化尤为明显。自2023年以来,亚洲经济体整体对美国的出口额和比例呈下降趋势。即使是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替代选择的东盟国家,也遭遇出口下降的情况。亚洲经济体的下降幅度甚至比中美贸易数据更大,从陡峭的曲线可以看出。以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例,截至2023年5月,台湾地区对美出口下降了9%,越南下降了17%,韩国下降了12%。因此,中国占美国进口比例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亚洲经济体整体对美国进口下降的趋势。除了加息的影响,新冠疫情也对贸易数据造成了扭曲,导致消费情绪出现波动。
美国商品贸易进口来源地占比(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
近几个月来,全球贸易低迷,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等消费品的支出,而增加了对服务行业的消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下降主要受到电子产品周期衰退的影响。美国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减少导致订单取消和库存积压。芯片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其需求减少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中国与韩国等亚洲电子产品供应链国家的贸易逆差也显著下降。总的来说,全球贸易数据需要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解释,而不仅仅是简单看待两个国家的关系。而应将全球贸易供应链视作一个网络,从不同角度解释贸易数据。
贸易链重组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与其他大多数新兴国家都有盈余红线,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产品流向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地区,这反映出中国投资对自然资源青睐而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俄罗斯的出口激增也反映出中俄之间密切关系,以及西方对俄罗斯进口实施制裁的影响。中国在向新兴市场出口廉价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方面也取得成功,挤掉昂贵的西方替代品。2023年一季度,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随着中国深入美国以外的市场,中国继续主导全球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全球商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为14.4%,高于疫情前一年的13%和2012年的11%。2022年,美国占全球商品出口总额8.3%,德国占6.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美国试图打造的新贸易秩序制造业中心——墨西哥的贸易额在2023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虽然同比增长幅度比2022年低,这种增长可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美贸易额统计数据的差距。
过去几年来,因为成本上升和关税带来的影响,很多中国企业赴墨西哥建厂,虽然逐步加大本地化采购比例,但是很多关键零部件仍然要从中国进口,中国对墨西哥主要出口液晶显示板、电话机、机动车零部件等。这些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在墨西哥加工成成品并被出口到美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间接出口,这可能造成一些中国产品未被计算在对美出口商品之列。同理,这个解释也适用于中国对一些东盟国家出口的增长。
虽然间接出口可以让中国出口数据东方不亮西方亮,但美国方面已经开始实施越来越多的限制措施,试图堵上这个漏洞,因为在美国看来,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利用原产地规则漏洞规避关税,特朗普政府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个原因是该协定原产地规则过于宽松,允许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来自北美以外,尤其是中国。
拜登政府没有重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是出于这种考量,在美国看来,TPP原产地规则太宽松,即使中国不是成员,含有大量中国成分的产品也可以免税进入美国。因此美国认为,即便亚洲盟友与美国达成任何多变贸易协议都是巩固他们已经与中国紧密结合的现有供应链,其结果将是增加而不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是美国政策制定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产业政策坚定支持者、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最近的讲话中表达了这种想法,她指出,任何以成本和效率优先的贸易规则最终受益者都是中国,因此新的贸易体系要建立在安全等其他考量之上,将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逐渐剥离。
这种剥离会推动全球供应链重组,经济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主要经济体摆脱全球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投资和贸易。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推出了针对半导体制造和新能源经济投资的重大补贴计划,部分目的是减少对中国主导的供应链的依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几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扭转多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贸易前景将受到打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预计富裕国家的全球投资将越来越多流向其他发达经济体,这将损害需要外国投资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观点认为一些制造业迁出中国会让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收益,但经济学家普遍担心此类壁垒对自由贸易的总体影响将是有害的。牛津经济研究院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学家亚历克斯·霍姆斯(Alex Holmes)就认为,这种贸易格局转变对全球GDP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
深圳市万顺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 2009-2024 丨 快递进口 丨 香港转运 丨 进口清关 丨 香港快件进口 丨 UPS国际快递 丨 FedEx国际快递 丨进口快递公司 丨 马来西亚到香港快递丨 印尼到香港快递丨 德国到香港快递丨 意大利到香港快递丨 瑞典到香港快递丨 法国到香港快递丨 日本到香港快递丨 奥地利到香港快递丨 英国到香港快递丨 韩国到香港快递丨 西班牙到香港快递